遲秉成的個人雲
我的人生履歷
我人生的相片記錄
我喜愛的西洋歌曲
我人生的專業領域
國外長照服務機構(LTC)
接地氣床墊
環境輔助生活科技(AAL)
失智照護+隱形照護
衛福部銀髮長照
Technical Textiles(智慧衣)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共享經濟/區塊鏈
銀髮(養老)金融
3D printing
互聯網+
居家醫材
營養食品
熟年橘色商機
擴增實境(AR, Augmented Reality)
API 經濟
AI 人工智慧/機器人
Vcbeat 動脈網
關注互聯網醫療創業
Vcbeat 動脈網

◎物聯網應用 - 汽車業、運輸業、零售業、銀行業、能源與公共事業、保險業
發佈日期:2015年2月9日
物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這個龐大且快速成長的網路在演進的過程中,物件具備與其他物件互的能力,在互動過程產生的資料被加以分析後,將改變我們生活、工作、娛樂的方式。各行各業都將產生顛覆性的創新。

◎物聯網科技 實現家的未來生活
發佈日期:2015年8月31日
Fibaro無線智慧家庭,打造未來智慧生活,想像的未來生活如今具體實現。透過先進的無線技術,無需破壞裝潢,打造屬於個人智慧居家。

◎物聯網商機 各行各業搶插旗
發佈日期:2015年9月17日
賓士是汽車製造商?已經不是了!現在的戴姆勒集團已經重新定義自己是「運輸服務」公司,就像ZARA賣得從來不只是服裝而已,而是對時尚流行的敏感度和速度,「物聯網」商機正在改變未來世界的面貌、也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物聯網這麼夯,你還在等什麼?

Gartner:服務才是IoT的真價值(2015/10/10)
Gartner副總裁暨榮譽分析師:IoT裝置生命周期長汰換率低,真正能發揮物聯網價值之處在於創造更多創新的服務,才能讓這些IoT商品持續發揮更多加值功能和應用

近年來,物聯網(IoT)風潮興盛,不只成為新創公司最愛,連科技和晶片大廠也紛紛看準IoT潛藏的龐大商機,而爭相投入IoT裝置的開發工作,舉凡從感測器、裝置乃至連接的閘道器,一直到雲端分析軟體和服務等。

而長年負責主導IoT研究計畫的Gartner副總裁暨榮譽分析師Jim Tully日前來臺時則直指,IoT的真正價值不在裝置本身,而是在於背後所提供的服務。

若以價值鏈來區分時,Jim Tully將IoT產業價值鏈畫分為感測器、物聯網裝置、連接設備、軟體,以及服務等幾大類別,而在這當中他認為,相較於其他偏向硬體的開發,反而真正重要的IoT價值是在於服務端的應用。

Jim Tully表示,不同以往的硬體裝置,如手機、平板等,通常生命周期短,不用幾年就能淘汰,但對於IoT裝置而言,大多屬於一次性的商品,例如,電子自動門鎖、埋設地面下的感測器、停車計費錶、監控攝影機等,這些IoT裝置生命周期往往很長,一旦購買安裝之後,可以長時間延續使用,而較不會有汰舊換新的問題,所以,若要真正發揮IoT價值是在創造服務,透過提供客製化和更多創新的服務,才能讓這些IoT商品持續發揮更多的加值功能和應用。

Jim Tully也以目前IoT市場正歷經的2個發展階段過程,來說明IoT正逐步朝向服務端來前進,其中一個過程是開始有大量IoT裝置在各產業市場上出現,例如製造、公用事業、健康醫療和零售業等產業。

而另一個則是當這些IoT裝置大量普及而漸漸達到了飽和點後,將開始帶動了新一波服務產生,提供給這些裝置的擁有者來使用。

而如何判斷一個IoT裝置市場開始出現飽和的跡象,Jim Tully表示,若以產業市場發展周期的S型曲線來判斷,通常當一個IoT裝置達到了約70%的潛在市場,就會開始出現飽和點的效應。

此時,市場內也得開始採取不同手段來因應,例如,大量相關公司併購案發生等,而新服務產生也會在這時開始跟著浮現。

Jim Tully也舉了瑞典一家以生產機電軸承、設備為主的傳統鋼鐵公司SKF為例,這家廠商將感測器裝設在機電設備的軸承之中,因而可以透過設備運轉過程中,即時記錄下企業在使用每臺機臺設備的磨損程度,並將這些資料分析以後,來做為提供企業預防性的設備保養及維護。

Jim Tully也提醒,許多傳統以生產硬體為主的廠商,現在也得開始結合更多的創意思維,甚至做好改變的準備,例如,將一些既有設備轉變成可以蒐集資料的物聯設備等,來提供服務,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

此外, Jim Tully認為,在未來幾年的IoT產業中,新創公司仍持續將扮演重要的創新角色,特別是具備有創新技術或服務的新創團隊,這些新創公司對於傳統硬體廠商而言,也將提供額外更多可尋求彼此合作的機會。

資料來源: iThome 文/余至浩 | 2015-10-10發表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795

陸衝刺互聯網+打造新形態經濟(2015/10/11)
2015年初,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有關文件,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結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10個部會意見,共同起草《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

2015年7月4日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決定以互聯網戰略促進大陸的數位轉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互聯網+」行動的發展目標在2018年,要達到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到2025年,網路化、智慧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互聯網+」協同製造方面,要推動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加強產業鏈協作,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製造新模式。在重點領域推進智慧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路化協同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打造網路化協同製造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形成製造業網路化產業生態體系。

重點工作包含「大力發展智慧製造」、「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提升網路化協同製造水準」與「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

「互聯網+」協同製造的標竿案例,可將青島海爾做為案例,其建立的互聯網工廠,係運用德國STAUFEN、GE等全球資源與技術,由傳統ERP為核心改為以iMES為核心,從串聯式流程改為關聯式流程,打破原本的設計和生產模式,模組化、信息化、自動化將生產模式進行三化改造,品質大幅提升,訂單交付周期縮短至一半,個性化定制產品種類由20種增加到500多種。

在相關工序上實現接近無人工廠的理想,可將原需40人的工序減少到二人,模具轉換時間由30分鐘到1分鐘,物流配送時間比傳統工廠減少43%。

要將用戶、工廠、模組商、設備商等全流程參與者連結在一起,要仰賴一套資訊平台與系統。

在與模組化供應商的連結上,海爾以「海達源」為供應商後端平台,供應商在線上註冊後,可直接面對客戶需求,具有開放、零距離、用戶評價、公開透明等四個特色。

廠商從註冊、搶單、交互、交易、交付等流程都是直接面對用戶並公開展示。在與客戶的交互定製平台上,海爾以「眾創匯」為前端平台,用戶可透過多種終端查看產品誕生的各個環節,例如定制內容、下單到完成等共10個環節,用戶可達到全流程參與,開創自造者的時代。

協同製造模式在由傳統大規模量產走向定制生產的過程中,仰賴商業模式中四個關鍵驅動力發生決定性的作用:數位資訊、自動化、連接性以及數位化接近顧客的管道。

互聯網時代的產業樣態不只是過去的「價值鏈」,而是「價值網」,而企業要創造核心競爭力必須從「連接」與「數據」下手,同時數位化的行銷管道來接近顧客將成為「必要」而不是「選擇」。

(作者是工研院IEK政策與區域研究組研究員)

資料來源: 2015-10-11 經濟日報 郭怡萍

台灣保全龍頭 變身智能管家(2015/10/26)
中保集體換腦袋 每年惦惦賺4元

中保從保全的基礎出發,整合物聯網技術,更進一步做到人對人的精細服務;林孝信兢兢業業的態度,不僅讓中保一賺超過28年,更成為穩健投資好標的。


年逾70的國產中保集團總裁林孝信,手上緊握著《大數據時代致勝關鍵》一書,笑稱:「不要看我年紀大,我一直在看書學習,現在我們已經不是保全業,而是可以解決人民生活大小事的『里長伯』。」他腳步輕快地、聲音宏亮地介紹中興保全公司位於台北市內湖的最新展示中心,指著才剛安裝好的停車示範系統,「這個已經舊了,我們現在有更新的。」

市場飽和缺乏爆發力
整合物聯網技術 另闢新出路

從最傳統的保全業,到最跟得上趨勢的物聯網,好學的林孝信隨著時代變化、不斷地革新成長,帶動中保展開大轉型,「我們做的是科技的最後一哩路,從保全的基礎出發,整合所有的物聯網技術,更進一步做到人對人的精細服務。」林孝信兢兢業業的態度,不僅讓中保一賺超過20年、從未間斷,今年市值更一度創下歷史新高,公司賺穩穩的特色,也成為投資市場的穩健標的。

「現在中保的保全業務其實只占營收的20%,現在我們的服務人員是白天上班,晚上只要監控就好了。而業務範圍從安全、防災、節能、智能到健康;未來從每戶家庭出發,我們還能做宅配、叫修、老人照護、寵物照護等各種生活應用服務。」中保無限+執行長林建涵興奮地形容,未來中保無限可能的發展空間與巨大商機。

然而,從「傳統保全」轉變到幾乎「無所不能」,中保的轉型之路,其實經過內部產生很大的爭論。中保從傳統的保全、防盜業務起家,中保成立10年轉虧為盈後,便從來未虧損,林孝信指出,中保之所以能保持獲利,那是因為公司以租賃方式經營,「只要加入的客戶高於退出的客戶,我們在年初就可以知道今年的表現情況。」

然而,中保發展至今已是保全業龍頭,市場穩定卻缺乏爆發力,整體市場也趨於飽和,林孝信開始思考,「中保的下一步是什麼?」

「從2013年開始,我們內部開了237次會議,就是討論物聯網時代下,對於中保未來的發展方向,最後重新定位中保為『好鄰居』的角色,從組織運作到員工的思維都要徹底改造。」林孝信說,這個計畫就是「中保無限+」,在既有的基礎設備上,進一步提升為家庭物聯網服務,「我們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不必再額外投資」。

首先,以「無線鋪設」與「無限延伸性」為核心概念的「中保無限+」,開始啟動物聯網生活的應用服務,除了基本的安全監控外,還有智慧防災、智慧照護、智慧居家控制、智慧節能與智慧防盜等,都可以合而為一,業務範圍可以比過去擴大幾百倍,尤其,現在防災的觀念愈來愈成熟,居家安全的需求更是大幅提升。

林建涵說:「科技技術成熟,帶動設備價格下滑,不只我們的設備成本降低,家戶月租費也從過去近4000元調降至1680元,降幅達50%,這是非常好的機會。」

無限+讓服務無限延伸
公司成本降低 月租費變便宜

林建涵形容,從傳統的有線設備得穿鑿牆壁,需要外面的專業水電師傅,施工時間較長,成本也比較高;但現在用「無線網路」串聯系統,中保的業務員就可以施工,時間也只要平均2個人花費2.5個小時,這對於成本與效益都有很大的提升,「中保的成本降低,客戶的支出也降低,現在新客戶有98%,都是採取無限+的模式,因為完全不會破壞裝潢,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解決訊號死角的困難。」

再者,中保進行組織扁平化,拿掉原本負責管理全國六十家分公司的台北、新北、桃竹、台中、高雄「五大處」編制,讓各地分公司直接和總公司溝通。林建涵解釋,現在每個人負責的區域變大,業務量也同步增加,透過扁平化的運作,業務員可以直接向總部下訂單、回應客戶需求,「透過自行開發的系統,各地業務在第一時間收集客戶需求,不僅可以即時解決,在總部累積出來的大數據,更是提供預測系統與智慧服務的重要資料庫。」

林建涵舉例指出,許多的設備靠電池運作,可能會遇到電池沒電的問題,但現在系統會從過去的訂購頻率,業務員可以知道每處電池需要更換的週期,在電池沒電之前,便先完成更換;未來隨著客戶資訊的不斷累積、掌握消費需求,從老人、寵物、宅配、修繕等業務,都是中保的潛在市場機會,「所以中保已經重新定位為『消費者的生活便利好幫手』。」

最後,則是讓員工能跟得上公司的新方向,林孝信直言:「企業要創新,要先改變自己的想法。」上至經營團隊到基層業務員,林建涵有一套推動辦法,「要讓員工先體會中保所帶來的便利性與生活改變,這樣他們才能與客戶溝通,講起來也更有說服力。」

林建涵以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電子鎖為例,當時韓劇內容成為討論話題,員工想到自己年邁的父母,經常忘了帶鑰匙出門,即使帶了鑰匙也常會使用困難;為此林建涵在內部推出優惠方案,讓員工幫父母先行安裝、親自體驗,「先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不僅可以增加對公司的認同感,可以增加對客戶的說服力,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才能推動公司改變。」這個方案一出來,果然帶動電子鎖的市場成長。

韓劇帶動電子鎖成長
員工先體驗 說服客戶更夠力

根據法人分析,中保正從傳統保全轉型為中保無限+的家庭物聯網服務,延伸至智慧居家照顧、節能防災等功能,目前客戶的平均價格是1900元,雖較過去傳統電子保全每月2400元低,2、3年的調整期恐會衝擊營收表現,但更低的價格卻有助擴大市場滲透率;今年截至9月為止,使用無限+的客戶已經突破1萬戶,其中舊換新占35%,新客戶占65%,占整體客戶約7.7%,全年上看1.5萬戶。

在獲利方面,無限+因為施工工損減少、營運成本較低,雖然台灣今年整體不景氣,導致公司營收成長趨緩,但在保全業務的毛利率還維持在51.4%,法人推估,中保全年每股稅後約4.66元。

加入物聯網新科技的中保,把傳統的保全業務再進化,成為民眾的科技小管家,在台灣景氣不佳的時候,業績與獲利仍能穩健維持,未來如果景氣轉好,中保成長的力道將可更顯威力。

資料來源: 2015/10/26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8 期 作者:陳彥淳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6059&pg=1

◎中保從保全的基礎出發,整合物聯網技術,更進一步做到人對人的精細服務(2015/10/27)



物聯網時代 改寫商業模式(2015/11/16)
1851年,美國人艾沙克(Isaac Merritt Singer)創辦了勝家縫紉機(Singer Sewing)公司,當時他怎麼也想不到,他會改寫人類商業模式的歷史。

為了想幫自己的產品打開更大的市場,艾沙克想出了「分期付款」的點子。他認為就像養馬養牛一樣,一部縫紉機也可以用「養」的。他把原來一部機器的售價拆成好幾期來付,像養動物一樣一筆筆的來餵飼料。這樣的商業模式除了吸引更多人來買縫紉機,也創新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商業模式,甚至觸發了之後更多的新商模式。

工業革命之後,主流的商業模式是透過直線式的經銷體制一層層的買與賣,大盤賣給中盤,中盤賣給小盤,小盤再賣給消費者,每個環節都將本求利,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一直到勝家公司推出分期付款之後,羊的身上不只出現羊毛,還能出現更多的利益。

比如每賣出一部縫紉機的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可以賣出更多相關耗材的可能,如同今天市面上的印表機甚至可以便宜到免費奉送,因為細水長流獲利的來源是墨水匣。

勝家經驗的另一個價值,是讓市場開始重視商業模式的重要,愈來愈多廠商意識到,商業模式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可能就無法在市場上出頭。

這樣的情況來到網路時代更明顯,從Yahoo到Google到Facebook,長江後浪推前浪。而每一波後浪都代表新的商務模式堀起,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往往是過去做不到的。像今天的Uber與Airbnb都是因為網路時代而生而壯大,也正像是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序曲。

從目前發展的情況看來,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一直有一個過去所沒有的特色,就是一家新創公司的成功,往往會改變一個產業。就像Airbnb和Uber分別改變了全球的交通和旅遊市場,這裡面同時包含著「摧毀」和「催生」兩股相對的力量。

我們幾乎可以預計,在未來物聯網社會的新興商業模式一定會包含以下三大特色:

一、虛實整合:物聯網的發展讓實體世界和網路虛擬世界更深度融合,由根本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財富結構 。過去的時代,全球500大富豪所經營的都是石油和房產這些「實體產業」,今天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除了那些數位財閥,連傳統產業都得數位化才能被看成是有前途的企業。未來,這樣虛實整合的能力,將會是創新商業模式的強力引擎。

二、少量多樣:物聯網科技的發展將改變人類的製造業,當萬物聯網,各項有形無形資源的流動也更為順暢,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可以同時扮演生產者,讓小眾的需求能得到更充分的滿足。

過去大量製造生產的時代,大部分的商品都必須有一定的訂單量才能生產。但是在物聯網時代,各種資源將更緊密連結,設計與生產的成本將持續降低,各項小眾需求將取代大眾制式化市場,小量多樣生產勢必成為王道。

三、免費模式:因為免費,許多創新的模式得以滋生,免費意味著更高資源的競爭和用戶參與。免費讓使用者有更強烈的使用動機,也讓經營者必須提供更精良的產品來和對手搏殺。

而這兩端的競爭也直接驅動兩極的能量,同時讓使用者成為生產者來提供各項創新動能,也讓服務提供者用全新的思維來獲利並開擴更大的市場。

有人形容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最大特色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透過「資料」、「共享」與「服務」,地球上的商業正朝向一個「硬體免費、資料為王」的時代移動,那也是一個隱約可以預見的未來。

資料來源: 2015-11-16 經濟日報 吳仁麟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1316688

商業虛與實-換代不是取代 而是創新模式(2015/11/27)
網路最初是將電腦聯結起來,時至今日,網路真正聯結的其實是人,社群網站加上行動網路,人的聯結賦予網路新生命。

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離不開,新的習慣帶來新的商機,還有嶄新的生活風貌。後PC時代,人們上網的載具多元化,未來透過穿戴式裝置聯網已近在眼前,電腦被手機顛覆,手機未來也將被顛覆。

換代成為不斷發生的過程,一切都在動態演變之中。

最近拜訪一家網路公司,其介面仍以電腦為主,創辦人更訝異地問我:無論用電腦上網或手機上網,網站不都是一樣嗎?每一位習慣於行動上網的使用者都知道答案。

受到行動上網的影響,網路業者正在換代,所謂換代絕不是多架一個行動版網站,或做一個APP如此簡單,行動應用牽涉到的是商業模式的解構與重組,是商業模式刷新的換代。

電子商務並不只是網路購物,所有實體商務都可轉換到電子商務上,舉「培訓業」為例,電子商務型態歷經3種模式的轉換,第一代透過網路宣傳招生,引流學習者到實體課堂上課,第二代架設數位學習網站,製作數位課程,讓學習者登錄網站點選上課,進入第三代學習網站進化版,即時視訊課堂,遠距同步授課、互動學習。

以上模式分別有必須定點、沒有互動,或必須定時的缺點,最重要的是建構影音網站,所費不貲。

現在運用微信平台,透過微課堂的方式,直接用手機上課,可以在指定時間上課互動,也可以有空再聽,不必影音製作,更不須影像呈現。學習從電腦網站移轉到微信平台,商業模式刷新,老師說、學生聽,聽完立即交流互動,使得「培訓」的電子商務模式被換代了。

更關鍵的是,上課費用直接用微信紅包支付,上課招生作業可進行到開課前一秒,資源效率更勝以往。

電子商務因行動上網多采多姿,商業模式因著顧客便利性需求不斷刷新,當線上企業紛紛換代到行動平台,線下業者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實體商業結合行動商務,原是實體活動與網站結合的概念,受限時間、地點,一旦轉換到行動平台,商業模式也隨之改變!但請不要狹義的認為實體課程會被取代,就像視訊會議沒有取代實體會議,價值是可以並存。

換代並非取代,沒有非A即B,而是A+B=C,創造出新的價值,新商業模式誕生。

電子商務行動化後,線上、線下同時面對換代的考驗,挑戰有─

1.行動致勝:人已互聯,不能停留在思維階段,必須積極整建企業的行動策略。

2.量變關鍵:電子商務已發生質變,質變會產生量變。

3.全時格局:網變來襲,顧客先行融網,商戰進入365天24小時營運。

虛實同步換代中,跨越取代、創新價值。

資料來源: 2015年11月27日 李培芬(本文作者為北京中企連鎖創辦人/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7000411-260207

◎槓阿里騰訊 百度攻互聯網+保險(2015/11/29)
繼阿里巴巴與騰訊之後,百度也加入「互聯網+保險」的行業中。百度、安聯保險和高瓴資本上周宣布合作成立互聯網保險公司,取名暫定「百安保險」。至此,大陸網路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已齊聚網路保險業。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百安保險負責人、安聯保險亞太區電子商務總經理陳誼表示,三方的合作始於今年春天三方的交流活動中,對於「互聯網+保險」未來可觀的市場前景,三方都有共識且願意合作;至於股權比例,目前還不方便透露。

根據保監會數據顯示,2014年大陸保險業保費收入規模超過人民幣2兆元,年增17.49%。其中,網路保險領域增長潛力巨大,去年的保費收入為人民幣870億元,在大陸全年保費收入中佔比為4%;而美國同期數字為1.63兆元,佔美國全年保費收入的15%。

報導指出,合作三方各有優勢,百度擁有超過6億用戶和14款用戶過億的行動App、海量網路數據及強大的雲計算能力,並且有高端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與數據智能化處理系統,這將為保險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

此外,百度跨足的領域還包含旅遊、餐飲、出行、醫療、教育等產業,本身也衍生出大量小額、高頻、碎片化的保險保障需求。

安聯保險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擁有豐富的保險產品創新經驗;而高瓴資本是亞洲管理資金規模最大、業績最佳的投資基金之一,在大陸已深耕多年,投資了許多網路公司。

報導說,數據、經驗、資本使「百安百險」的前景看好,未來三方將於在線旅遊、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短期健康險等方面設計創新險種,並可能會進軍車險。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舉例,比如百度網購中可以引入延遲送達險;而大數據也可以分析出哪些人注重養生、較少去醫院,健康保險費率就應該低一些。

李彥宏表示,「互聯網+保險」,不只是利用網路賣保險,更可以透過網路和大數據技術將保險服務涵蓋到各個網路場景中。

資料來源: 2015-11-29 經濟日報 記者孫淑瑜/綜合報導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1344722

物聯網時代 傳統業者轉型求變(2015/11/29)
在聯網技術、感測技術及雲端應用服務逐漸成熟普及的帶動下,物聯網相關應用服務不斷的推陳出新,也帶動各式硬體載具不斷地被推導入市,測試並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儘管目前各類物聯網應用多仍處於萌芽階段,實際需求仍尚未明朗,具獲利潛能的商業營運模式亦未明確成形。但不可諱言的,在物聯網的技術及服務推衍之下,確實創造出許多嶄新的商機,並帶動許多新興業者與新興產品的快速成長。

而回顧目前物聯網相關應用領域的發展,可以發現目前物聯網的主要相關應用領域多數是奠基在既有的產業範疇之中,如穿戴、製造、物流、交通、家居、醫療、監控、農業等,再透過相關聯網應用與服務加值,使之轉變為智慧穿戴、智慧製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家庭等等新興應用。

故對這些原本就存在產業之中的傳統業者而言,物聯網的新興應用,雖有利於其既有產品後續發展空間的擴大及延伸,但面對新興業者的切入或新興技術的滲透,也將可能導致整體競爭構面的轉變。故儘管多數傳統業者多將物聯網應用視為未來營運成長的關鍵動能之一,但也需審慎面對物聯網所帶來的相關挑戰。

以智慧車輛為例,在物聯網相關技術及應用逐漸成熟的條件下,如賓士、福特、奧迪及福斯等傳統的汽車大廠,均積極投入車聯網相關應用的開發,以期能開發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智慧化車輛,並成為未來營運成長的關鍵。但換個角度來看,如蘋果及Google等新興業者,則藉由相關物聯網技術投入「無人駕駛車」的開發,直接跳過傳統業者擅長的領域(汽柴油引擎動力、駕駛樂趣),切入新興的應用領域(電動系統、自動化駕駛運輸),雖然目前尚未成熟且可能仍有適法性的問題尚待考量,但可以想見,如未來「無人駕駛車」開始商品化量產,且獲得相關政府法規的同意,勢必會對既有的傳統汽車業者造成巨大的影響,並對目前的汽車供應鏈產生連帶的衝擊。

而智慧穿戴產業應該是目前發展已相對成熟,不僅吸引新興業者積極布局,且已有不少傳統業者已開始轉型投入,故或可以此為例,來分析傳統業者在面對物聯網相關應用發展之下,如何因應新興業者的挑戰,並重新塑造產品的競爭力。

目前智慧穿戴產品主要以智慧手錶為銷售的大宗,儘管2014年在三星、索尼等資通訊品牌業者積極投入之下,已帶動智慧手錶市場的快速成長,但因相關應用仍以科技應用為主,故對傳統鐘錶產業雖有造成影響,但並不明顯。

而在蘋果Apple Watch於2015年4月開始銷售後,帶動了另一波智慧手錶的銷售熱潮,且因Apple Watch具備科技性與相對時尚美觀的外型,且定價落在349美元以上的區隔,故開始對傳統的機械手錶市場造成衝擊。

如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SWI)指出,瑞士鐘錶業在2015年5月的出貨量下降8.9%,相當於17∼19 億法郎的金額損失,而此一出貨量的衰退應與近期Apple Watch的熱銷有關,而2015年6月份美國傳統手錶銷售額亦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並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衰退紀錄。而主要導致傳統手錶銷售下滑的關鍵,便是來自於智慧手錶的取代效應。

因此不少傳統的手錶業者也開始積極投入智慧穿戴領域,以期能迎接物聯網的商機,並降低新興智慧手錶對其銷售所造成的衝擊,而主要的因應之道,可分為直接推出智慧手錶因應,以及透過傳統手錶的智慧化以重新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兩大類。

直接推出智慧手錶的業者主要可以Fossil及TAG Heuer(豪雅錶)為代表,其發展的重要關鍵在於尋求與資通訊業者的合作,如Fossil及TAG Heuer 兩者都不約而同的與英特爾及Google合作,以投入其原本並不熟悉的智慧手錶領域,而Fossil及TAG Heuer的品牌價值能否順利延伸至電子產品領域,且能在與資通訊品牌業者正面迎戰後仍能受到消費者的肯定,將是發展的重要挑戰。

而在傳統手錶的智慧化的因應上,就目前的觀察,傳統手錶業者投入智慧手錶領域,如推出外加型產品。外加型產品的訴求在於保留機械錶頭的特性,而透過如錶帶等周邊進行加值,使傳統手錶亦能具有智慧化的效能。如Montblanc(萬寶龍)已規畫推出可拆換的智慧錶帶e-Strap(目前定價約375美元),透過可拆換的錶帶滿足手錶智慧化的訴求,但又無損其機械錶原本時尚、精品、可保值的定位。但可拆換錶帶的重量及體積,恐會影響消費者的穿戴體驗,且相對高昂的售價,也是能否普及到其他手錶業者的一大挑戰,故目前僅有高階的精品手錶品牌投入。

資料來源: 2015年11月29日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周士雄 (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9000079-260204

物聯網生態系大未來(2015/11/30)
「生態系(Ecosystem)」原來是生物學名詞,指的是一個特定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各種生物和非生物共存共生,如同每一個山、河、海甚至沙漠。

1936年,英國生物學家柯雷普漢(Arthur Roy Clapham)在論文裡提出了「生態系」這個名詞和假說,這也成了日後全球產學界討論「生態系」的開端。

柯雷普漢的研究指出,「生態系」在一定的空間裡,各元素通過物質和能量的流動而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的功能單位。之後,「生態系」的意象開始被大量的借用和發展,甚至在科技和人文學領域都分別被發展成相當重要的論述。

原本生物學所指的生態系,並沒有固定的形態和大小。一整個森林是一個生態系,一個小池塘也是一個生態系,甚至一棵大樹就是一個生態系。

在一個生態系裡,各種生物之間以及和環境之間存在平衡關係,任何外來的物種或物質侵入這個生態系統,都會破壞這種平衡。一旦平衡被破壞之後,可能會逐漸達到另一種平衡關係。生態系如此生生不息的運作發展,一發展到了平衡的極限就開始崩盤瓦解。

今天,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裡都已經出現相當多關於「生態系」的研究。這些不同領域裡的「生態系」,指的可能是由不同種族與文化和社經背景所建構的「人文生態系」,也有可能是由各生產與消費環節所建構的「經濟生態系」,甚至連各廠商在說明經營發展策略時也說要建構屬於自己的「服務生態系」。

放眼未來的物聯網時代,由於各種資源與創意將會更透明自由的流動,廠商之間的合作方式將會與過去截然不同。除了將營造出全新的生態系,也讓「生態系」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存活的關鍵字。

可以預見的,在物聯網時代,各企業在面對競爭時,將不能只從企業內部的情境思考創新,而是必須去思考如何配合與整合生態系裡的各種資源與機會。

所以最重要的能耐是建構動態產業網絡和多元快速的反應能力,因為未來的企業賽局一定會瞬息萬變。

在新的商業生態系裡,結盟的能力將會成為企業生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這樣的能力通常又決定於三種能力:

一、遠見力:要能看到產業的下一步風向,知道該選擇向那些具有未來性的陣營去連結。

二、平台力:在造就一個生態平台時所具備的獨特價值,也就是要形成新產業生態時所具備的不可取代優勢。

三、關係力:與各上下游廠商的信任和議價能力,營造產業生態系本來就是一場團體仗,以小結構來凝聚成更大的結構。

「未來,人工智能高度發達,以至於能夠互相進化,形成一個生態系統,人類將重新發明地球」知名的數位文化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對於物聯網生態系做出這樣的預言,聽來令人振奮也警醒。

資料來源: 2015-11-30 經濟日報 吳仁麟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346111

雲端運算與物聯網匯流 創新商機(2015/12/01)
回顧2015年資通訊產業的關鍵字,物聯網(IoT)絕對名列其中,產業專家大膽預言,物聯網相關技術將在未來5至10年成熟並擴展至生活應用,加上配合雲端運算及巨量資料技術,將主宰下一世代的創新應用與服務,資通訊大廠都密切關注雲端運算與物聯網結合的發展。

物聯網是雲端架構下的一項關鍵應用,雲端是軀幹,物聯網是四肢,兩者相互輔助。物聯網結合雲端可以達成遠端控制的功能,達成監控的目的,也可以達到能源管理;電扇若結合IoT晶片,可以用App控制開關及轉速等;就連圖書館數位化,也要藉由物聯網和雲端的輔助。

從3種商模找尋定位

要將雲端與物聯網2項技術串接,並切實應用於生活,須先釐清雲端運算結合物聯網之商業模式,從中尋求定位,進而開展事業。

雲端運算與物聯網的主要商業模式有3種:

1.端應用

意指提供雲端服務終端裝置的軟硬體產品與技術,包括終端裝置之作業系統、人機介面、中介軟體與應用軟體等。

2.雲服務

市場廣為熟悉的3種服務模式,為「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其中,SaaS是將商用軟體Host在資料中心,以網路存取方式提供服務,再依訂閱或計次付費的形式收費;PaaS則有兩種方式提供服務,一是與獨立軟體開發商合作以提供App市集,二為提供APIs或開發環境給企業用戶開發網路版軟體;IaaS是企業用戶可以設定所需的虛擬作業運算環境,例如:CPU、作業系統(OS)、儲存,並依每小時之運算速度、儲存使用量計費。

3.雲建置

觀察全球雲端運算應用領域別之市場占比,前6名行業分別為家庭消費、通訊與媒體、政府與教育、製造、金融、流通。未來雲端運算與物聯網技術結合發展,最具潛力應用領域、應用物聯網裝置最多的是家庭消費領域,將成為未來智慧家庭雲衍伸的商機。具有龐大市場商機之物聯網與雲端技術整合已是大勢所趨,藉由雲端系統快速反應與更新等優勢,可提升系統可靠度,使業者成本降低,甚至可創造許多優質創新之加值雲端服務。

台灣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台灣在「端」裝置與「雲」設備,包括Sensor與物聯網終端整合製造能力,在全球具有相當優勢,唯對特定演算法晶片與全球一樣,皆處於探索開發期,因此如何利用優勢截長補短、借力使力(國際大廠對客群需求的掌握度),發展精緻農業、安全防災、醫療照護、綠色節能、智慧交通等智慧化的雲端與物聯網應用服務,是我國在尋找雲端服務之出海口與附加價值提升之經濟發展轉型的擘畫路徑。建議,未來應先篩選盤點我國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雲端與物聯網應用,整體解決方案可輸出至國外的雲端服務創新應用典範,並追蹤有哪些可能的雲端服務業者有潛力成為國際級的雲端服務公司,作為設定發展目標的Benchmark,以特色雲推動產業轉型,為有競爭力的雲服務產業。

例如,先釐清發展公有雲、私有雲或個人雲,再研擬是Google或Amazon的商業模式,甚或踩在巨人肩膀,以開放原始碼為基礎開發業務。

台灣的世界級製造優勢,具體展現在產業規模經濟與生產效率,可以據此發展出產業支援型服務業。例如:企業藉由應用資通訊技術如雲端運算、巨量資料等,提升競爭優勢與強化轉型升級的契機。

雲端運算(雲端跨界)與巨量資料(智慧物聯)的發展,對我國ICT產業勢必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我國有堅實的產業鏈和技術優勢,進一步要如何延伸既有的硬體製造優勢,搭配巨量資料應用發展浪潮,是ICT產業升級轉型的下一波重點。

資料來源: 2015年12月01日童啟晟(資策會MIC執行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01001351-260207

◎發展智慧製造 要靠虛實合一(2015/12/18)
隨著人力成本、高效能效率要求逐漸升高,對於工業製造的技術,再次將製造業流程推向更為模組化、高效率與強調彼此協調,並需具備即時監控的能力。
從需求端的角度來看,為符合終端客戶日趨增加的客製化需求,開始提供製造業服務化、多樣少量客製化,甚至發展可提前預測需求的製造模式。

為因應相關製造需求變化,各國積極推動製造業政策,以提升整體製造業升級。

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開始推動製造業回流,提升製造業能力,制訂「再工業化政策」。

德國在2012年訂出「工業4.0」計畫,希望創造未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提倡執行IT現代科技與傳統工業生產的「虛實合一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使異質網路整合,讓嵌入式系統、感測器、機械手臂等裝置得到互動與即時控制的能力,帶動製造技術變革。

美國與德國推動智慧製造的政策後,智慧製造一時風行,已成為以製造為主的國家必須著重的要點。

過去中國大陸因工資低廉、勞動力豐沛,加上各地政府提供的賦稅減免,成為全球資訊相關業者投資首選。

2008年之後,大陸地區製造已占台灣資訊產業生產比重九成,2009年更達到九成五;後來因賦稅減免不再、勞動力出現緊縮及薪資成本逐年調升,導致大陸生產比重逐年降溫,全球各國業者除返回母國投資設廠,並積極轉往東南亞、南美等新興市場布局。

過去兩岸在製造上以合作為主的模式,也因大陸地區製造成本上升,使兩岸製造成本逐漸拉近,過去合作模式開始轉為競爭比價的情勢,連帶使台灣面臨許多製造業轉型之壓力。

因此政府在2015年推出生產力4.0的政策方案,將智慧科技應用的範圍進一步從製造業延伸至商業、農業等範疇。

無論是美國、德國推出的再工業化政策、工業4.0計畫,或是我國推出的生產力4.0方案,在核心的概念上,皆需應用智慧科技於製造或相關領域之上,以進一步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創造更高的生產力。

目前智慧科技的發展已成為顯學,主要焦點集中於感測技術、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

將在各領域中應用智慧科技相關的新興技術,發展多元的服務創新,邁向生產力4.0的發展情境。

在生產力4.0與智慧製造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就是CPS。

而CPS可視為類似於企業ERP的複合性整體解決方案。

過去企業藉由ERP系統,從財會、銷售等方向進行公司整體流程再造,達到改善公司治理的方式。

現在工廠也面臨各種不同環境的調整應變需求,利用CPS進行虛實資訊的整合。

從產品設計階段到產品製造實踐階段間,每個環節讓實體和虛擬資訊緊密結合,並利用從實體收集的精密資料,藉由再利用軟體運算能力及輔助決策能力,即時對針對實體生產環境做出反應,讓每個環節的實體和虛擬資訊緊密結合,以提供生產效率與彈性製造的能力。

展望未來的製造產業,因應產業環境、市場需求與社會環境變遷,利用智慧科技使製造流程更為智慧化,滿足少量多樣的客製化需求,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發展的趨勢。

為達成智慧製造與生產力4.0目標,各界積極投入發展智慧科技相關領域,從感測技術、人工智慧到大數據分析等,皆須進一步投入資源加以探究。

而CPS更是相關軟硬體技術匯流的核心,值得我國產官學研各界長期關注並投入發展。

資料來源:2015-12-18 經濟日報 洪春暉(作者是資策會MIC產業顧問)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85284

◎智慧家電/科技聯網新樂園 3年後商機800億美元(2016/01/16)
日前落幕的消費電子展(CES),向來被視為科技趨勢風向球之一。從今年展場上可以發現,虛擬裝置、無人機、智慧汽車、智慧家庭等四大領域,是今年展覽的焦點。

物聯網架構逐漸完整,也讓智慧家電的概念越來越明朗。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去年全球智慧家庭,含家庭自動化、能源管理、家電娛樂、家電自動化系統等,所帶來的商機約有500億美金;今年將有560至570億美金,每年呈現緩步上升,預估到2019年全球商機將達800億美元。

智慧家電商機大,廠商對於各種產品布局越來越成熟,產品線也越多元。以冰箱為例,南韓LG此次在CES上推出全球第一款可以自動感應且自動開門的冰箱,搭載「Auto Door Open」系統;當使用者靠近時,冰箱能自動打開機門,目前已在量產,預估今年將在南韓跟北美上市。

三星也在CES亮相全新的Family Hub冰箱,在提升食物管理部分,共有三個內建相機;於每次關門時可自動拍攝,使用者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清楚瞭解冰箱的內容物。三星也與萬事達卡合作,透過Family Hub冰箱提供互相串連的線上購物體驗,目前該款冰箱上市時間未定。

拓墣產業研究所物聯網分析師劉耕睿表示,從整體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智慧家電各廠商所推出的平台都不相同,但產品同質性卻很高,彼此通訊標準差很多,導致消費者用起來沒有想像中便利;雖然各家科技大廠都在智慧家電領域細心耕耘,但看起來仍是「各玩各的」。

台灣廠商部分,劉耕睿表示,目前智慧家電不能普及的原因是價格過高,且不同廠商所推出的家電又無法相容,消費者要下載許多控制家中家電的APP。加上消費者仍沒有很強的購買意願,也就是沒有「一定得買」的誘因出現,因為實用、生活化才是消費者購買家電優先考量的因素。

資料來源:2016-01-16 聯合晚報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445786

尋找下一個明星電子產業 物聯網錢景無限(2016/02/10)
這些年來一直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的電子產業,源自於70年代。時任經濟部長、具有工程師背景的孫運璿,獨具慧眼、獨排眾議,將有限的國家資源投注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上。這個正確的宏觀決定,奠定了台灣往後40年電子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石。

由此看出,一個政治人物的高瞻遠矚,所做出的正確決定,將會影響國家產業的發展至少50年!

台灣電子業走過80年代的消費性電子,90年代的個人電腦,2000年代的多功能手機及IC設計,40年來對國家GDP做出不少貢獻。但電子業的成長伴隨著國家GDP逐年衰退,從過去兩位數字的成長到目前的個位數字,已經走到不得不轉型、必須尋找下一個明星產業的地步。

去年,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將「生產力4.0」訂為產業轉型的國家策略,鎖定九大產業,包括機械設備、金屬加工、運輸、3C、食品、紡織、服務業的物流、醫療以及農業等。利用智慧型機器人、物聯網與巨量資料等技術,推動九大行業轉型成為先進智慧製造。

蔡英文也宣示要推動台灣經濟的新模式發展,從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物聯網)、生技醫藥以及國防產業等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著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毛前院長與蔡英文團隊所提出的未來產業大方向,除了生技、機械等有重疊之外,發展「物聯網」也是兩朝政府的共同願景。筆者因工作關係,在物聯網發展上,有較多著墨,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看法與相關資訊,提供給未來的執政團隊參考。

自從比爾蓋茲在1995年著書提出「物聯網」這個概念後,1999年RFID(近場通訊)問世,成為萬物聯網的濫觴;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發布了「物聯網」報告,正式開啟了物聯網世代。「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望文生義,就是可以將萬物連結在一起的網路,包括了具有感應器、電子元件、軟體、無線上網功能的各式物件、汽車、建築、人體等。根據美國幾家研究公司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共有500億個物件聯網,產生近2兆美元的商機,產值比互聯網(Internet)大37倍。目前全球手機滲透率高達96%,但僅有1%的物件是聯網的,可見未來的成長空間有多大。

物聯網的應用將涵蓋各種智慧生活面向,包括智慧健康、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目前智慧手機雖然仍是最大的單一產品載具,但是與智慧手機相連結的所有物聯網裝置,規模將是智慧手機的10倍以上。

目前較常使用的物聯網連結方式,包括RFID、光學標籤、低功耗藍芽等。值得一提的是「可穿戴式設備」,業已蓬勃發展,如智慧手錶、手環等,已經成為個人與萬物聯網的最佳平台。譬如美國迪士尼樂園投資了10億美元發展「魔術手環」(MagicBand),讓遊客可以花20美元左右購買魔術手環,取代了入場券、遊樂券、現金、飯店鑰匙等,甚至還可以上網查看遊園時的所有留影照片等。

更重要的是,這種穿戴式設備,可以讓個人與周邊設備聯網,形成一個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帶動整個國家的軟體、硬體、金流、資訊流、物流等。因此一個小小的手環便可帶動10倍以上的相乘經濟效益。如果該手環能再加上小型太陽能晶片來取代鋰電池,就更加環保、更加便利。

前者只是個小小的應用例子,可以想像如果將這種手環加上GPS,便可讓醫院的病人、監獄的犯人、假釋犯、士兵等,都穿戴這種手環,其市場之大與產生的產值,幾乎無可限量。其他的物聯網應用如智慧家庭、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物流等,藉由台灣優越的創新能力,必然可以發展出無限的新興電子產業。

面對中、日、韓等國家競爭威脅倍增,中國大陸品牌強勢崛起,國家扶持的紅色供應鏈體系來勢洶洶,台灣電子產業的優勢已面臨空前考驗。新任行政院長如果也能效法40年前孫運璿院長的遠見與魄力,將國家資源注入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物聯網產業,不但可以讓傳統電子業轉型成功,還能帶動相關產業如服務業、老人長照業,在未來10年內有效提升人均產值及產業附加價值,且可改善電子業雇員的薪資結構,再度讓台灣站上電子產業龍頭,成為亞太地區高值生產力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 2016年02月10日 馮忠鵬(作者為科技顧問)(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10000184-260109

◎物聯網三大垂直領域供應鏈
物聯網通訊協定對物聯網市場發展至關重要,目前以通訊技術為主的有Bluetooth、ZigBee與Wi-Fi三大陣營,另有上游零組件廠商AllSeen、OIC,分別以Qualcomm和Intel為主導者。此外,Google、Thread與Apple各自的HomeKit則以單獨廠商的立場發展,整合性強的通訊協定以及平台將會是2016年主流趨勢。

智慧家庭、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是最先進入整體應用的物聯網三大領域:

1.智慧家庭

智慧家庭以手機為主要的控制器與訊息集散中心,2015年市場規模達500億美元,2019年將會成長至800億美元左右,其中最主要的設備是監控攝影機,市場規模在2019年將超過400億美元。

隨著雲端技術興起,視訊監控延伸到居家照護領域,各種感知偵測設備可強化加護的安全功能,並連結整個社區形成聯合防護網。智慧家庭的下一商機是整合智慧電表所進行的能源管理,目前以英國、日本的推廣較為順利,未來整合進智慧電網。

智慧家庭重視在地化,如何加入大廠所建立的生態系,並生產創新且符合在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等,仍是台灣廠商的機會。

2.智慧醫療

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全球智慧醫療服務支出(如遠端監測、診斷設備、生活輔助與生理數據監測等)於2018年將達300億美元,2016∼2018年複合成長率約60%。

如電子病歷和疾病資訊平台的建立,有助於實現醫院無紙化和跨院的資訊相容。此外,智慧醫療將帶動醫療雲端平台、照護機器人與高價值醫材的商機。

在醫療雲端平台方面,台灣衛服部正與許多ICT廠商共同建置醫療雲,華碩雲端、廣達、遠傳與神通等都有參與。2016年全球健康醫療雲端平台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美元,2020年至160億美元。2020年台灣醫材市場規模將達65億美元,但目前無領導企業呈現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另外,臨床試驗環境和法規限制也導致未來發展有困難,未來可將生物經濟(Bioeconomy)作為政策領頭,帶領醫材產業朝向智慧醫材產業發展。

3.智慧製造

製造業融合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大數據與精實管理等多種新興科技,可走向智慧化,提升整體產業價值和生產力。以台灣來說,當台灣實現生產力4.0時,人均產值(製造業生產價值/製造業就業人數)將成長至1,000萬以上;工業4.0智慧工廠的建置市場規模,在2016年將達2,00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成長至2,750億美元。

智慧工廠帶來單一工廠規模縮小、供應鏈關係透明化、運籌物流管理需求提升與品牌廠議價能力提升等改變,台灣的強項在感知與網路層。

資料來源: 2016-02-15 吳俊逸
http://ilms.ouk.edu.tw/d9534524/doc/34590

◎大數據淘金 也能防危機(2016/02/29)
數位金融狂潮下,金融業發現客戶的行為及需求日漸複雜,因此,各家無不從大數據(Big Data)淘金找商機、預防危機。金融業指出,大數據應用很廣,可用於經營決策、提供客戶所需服務,還可讓流程與效率簡化,甚至在風險控管上也已普遍運用大數據。

中信銀指出,目前很多客戶的需求就是經由大數據分析得知,以中國信託信用卡及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來說,透過完整資料收集儲存及Big Data分析,更能了解客戶需求,包括最需要的服務及習慣使用的通路,並主動於客戶所習慣的通路提供客戶所需的服務。

舉例來說,曾經有一位客戶到中信網頁查詢有關房屋貸款及投資的相關資訊,當客戶到分行交易的時候,分行櫃員透過系統了解客戶的需求,並主動詢問客戶並邀請理專進行財務規畫,同時根據客戶往來的紀錄發現客戶有子女留學的需求,由專家團隊進行整體規畫後,不僅滿足客戶房貸的需求,也同時規畫了子女留學資金及未來海外資產配置等需求。

中信銀表示,透過主動提供客戶所需的服務,不僅提升了客戶往來的滿意度,同時也提升了整體的產品成交率約27%。

中信銀再舉出,中國信託全和擁有5,500台ATM,如何提供不斷鈔的服務且同時兼顧補鈔的頻次,對於ATM的經營非常的重要。而妥善利用大數據,結合ATM座落地及補鈔頻次,建立每一台ATM的最佳鈔票存量,實際應用推廣後,不僅減少了ATM的缺鈔率,也大幅提升資金的應用效率(可提升到92%)及減少補鈔的次數。

在經營決策上,中信銀也愈來愈倚重大數據的分析。像是客戶上分行交易的狀況,根據分行交易量及交易型態,進行布點及分流程及動線規畫。中信銀強調,中國信託為臺灣第一家推出歸戶評分模型的銀行,並領先業界獨創收入預估與房價預測模型。同時是大中華區第一家導入「End-to-End客戶管理決策平台」的銀行,可線上即時提供是否核貸與核准額度之建議,協助消金業務達規模化成長。

國泰世華銀行則指出,數位金融時代,必須能整合線上、線下資料,發掘客戶現階段需求,以適時提供客戶所需之服務及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另外,藉由數位分析,了解客戶需求及痛點,並依此進行介面及流程優化,除滿足客戶需求外,亦降低客戶於操作介面上的困擾及不便,提升客戶體驗,再結合OPEN DATA及行內分析數據,可發現客戶行為趨勢及各區域特殊的差異,以利客戶各接觸點的通路策略規畫及資源配置。

壽險業也廣泛應用大數據。國泰人壽就運用大數據讓業務模式精進。舉例來說,以前直效行銷是拿到名單就call out,很多公司都是這樣,但現在國壽是透過大數據的技術,找到關鍵變數,然後去建立模型,找出較可能成交之名單,並分成兩個對照組,結果顯示TM的成交率提升了2.7倍。

另外,大數據也可改善作業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國泰人壽舉例,以往是透過理賠人員的經驗去做風險評估,現在國壽是應用家戶數據資料建置理賠風險評分模型,透過模型評分結果,協助核賠人員進行理賠風險判斷,提供客戶更快速及正確的理賠服務,進而提升客戶體驗。

國壽指出,大數據也能展現商業智能、再造業務流程。由於國壽擁有業界最大的業務部隊,因應金融科技的發展,必須優化核心業務,提高公司競爭優勢。

因此,在2015年年初,國壽把實務排程的方法導入業務員日常的客戶管理,並透過經營結果,提供客製化的分析(例如銷售流程圖),提醒業務員哪些客戶可能沒被服務到、需要的最適服務為何等,運用科技強化與客戶的連結。

資料來源:2016年02月29日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29000065-260210

商業虛與實-創新業態 有5切入點(2016/03/04)
互聯網時代,可以感受扁平化的力量,不僅跨國溝通近如咫尺、媒體與受眾權力逆轉、企業組織去中心化,連通路階層都被急遽壓縮,流通革命一觸即發!

過去批發、物流、零售是流通業分工的3種角色,往往分屬不同企業,原就為各自利潤最大化而相互博弈,從工廠到顧客手中,通路業者層層分銷。

但互聯網帶來破壞性的衝擊,從工廠到顧客,線上通路自成一格,分食市場大餅,雖說其佔比不過10%左右,影響的卻是原有流通階層中的純益,於是引發骨牌效應,加速流通業向上或向下爭利、整合或購併,通路階層的消失,1階甚至0階新通路崛起。

不整合就消失,最後一哩的大型、連鎖零售業者,都因利潤趨薄而有深沈的危機感,排名中國連鎖百強第4位、營收逾600億人民幣的大潤發,前年底也傾全力打造線上商城「飛牛網」。

更多流通業者鴨子划水,展開更激烈的向上整合行動,直接與製造業形成獨家代理、策略聯盟,甚至整併,以「供貨同盟」做為產銷一體化的前哨站,尤有甚者,先一步將整合觸角面向一產業者。

以台灣最大便當連鎖體系悟饕池上飯包為例,為鞏固米源與品質,直接在萬安、電光鄉產地契作,還將運籌一產的範圍擴及全球,已有效整合木片便當外包材,其可掌控的產能高達9成,還可供貨給其他同業。

今日的競爭對手,明日的上游夥伴,競爭界線被打破,競爭格局從產品、服務競爭,上升到商業模式間的競爭,新商業模式壓倒舊商業模式。大陸總理李克強強調的4個創新中,業態創新即是其一。

業態創新切入點有─

1.縮短通路階層:單打獨鬥的企業勢必淘汰,唯有不斷向上向下整合的企業,能突破重圍。

2.刷新顧客體驗:顧顧客搶購是企業目標,打造一個又一個爆款商品,讓顧客持續購買。

3.換代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須有換代行動,非漸進式、不連續性,就像皮膚科醫師變成美容師的競爭對手。

4.生態系價值鏈:將所有價值鏈夥伴整合在一起,平台化是整合運用,生態系則是共同創新加值,槓桿每一領域的專家智慧。

5.加速融網應用:若線上線下仍有區隔,那麼企業須加快腳步,將自己進化到互聯網企業,對內對外營運活動一體適用。

當競爭格局被打破,企業真正關鍵的是腦力、人才。利潤消失觸動企業零階整併,人才以腦力為企業創價,也是未來決勝關鍵。

資料來源: 2016年03月04日 李培芬(本文作者為北京中企連鎖創辦人/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04000397-260207

大數據扮神醫 幫忙守護員工健康(2016/03/26)
員工保健顧問公司和保險公司配合業主,開始對員工使用的處方藥、消費習慣甚至是否投票,進行資料探勘,便於預測個別員工健康需求並推薦治療方法。
包括Wal-Mart等公司,為了降低漸增之健康照護成本,聘請Castlight Healthcare Inc.等公司對員工資料進行蒐集分析,譬如鑑定有那些有患糖尿病的風險,對他們提出個人化訊息,敦促他們就醫或諮詢如減重計畫的服務。

業者表示,目標是透過改善員工健康,降低公司之健康照護成本。

隱私權倡議者對此等做法提出疑慮。通常員工可以選擇是否加入這樣的計畫。因這項服務還很新,知道的員工還不多。

德勤顧問公司(Deloitte)健康方案中心主管葛林斯本(Harry Greenspun)說:「我打賭,你的消費及用餐地點,比你的基因,更能預測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葛林斯本博士指出,比起在電動玩具店消費的員工,在自行車店消費的員工更可能有良好的健康。

他也說,信用分數也能預測病人在生病後,是否再度就醫。信用分數較低者,較不會拿處方藥及回診追蹤。

Welltok Inc.另發現,會在期中選舉投票者,通常較不去投票者健康。

他說,一般說來,期中選舉投票者在他們的社群中較為活躍主動,這是整體健康一項有力的指標。隱私權專家擔心,雇主更積極介入員工的健康,管理階層可能因取得員工的健康資訊,而做為工作上的決定。

企業委外的公司可找出可能在考慮昂貴療程例如脊椎手術者,建議當事人尋求第二方意見或物理治療。為找出這些人,Castlight瀏覽背痛、背部影像或物理治療之保險給付,和疼痛藥物或脊椎注射之藥品給付。找出這些人後,員工得到關於延緩或避免手術之資訊,例如物理治療或第二意見。

雇主通常不可以取得個別員工是誰在資料探勘的過程列為對象,但是健康公司會提供彙總數據,讓業者知道有多少員工面臨那些狀況。

為判定哪些員工可能懷孕,Castlight推出新產品,瀏覽保險給付,找出哪些女性停止取得避孕處方藥,以及哪些女性在Castlight之手機健康軟體上為生育相關搜尋。

這些資料和女性年紀以及她們孩子(如果有)的年紀進行比對,計算即將懷孕之可能性。Castlight進一步發送電子郵件或手機軟體訊息,提供如何選擇婦產科醫生或其他孕期照護資訊。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當老大哥 掌握了大數據…

大數據追蹤以下幾點,就知道你健不健康

●消費及用餐地點:在自行車行消費比網咖消費健康

●投票與否:投票比不投票健康

●年齡+子女數+停用避孕藥+手機訊息=懷孕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巨量資料的能與不能

巨量資料適合:

●診斷性分析

●預測分析

●找出不相干因素和事件的關連

●處方分析

巨量資料不適合:

●精確預測未來

●找出企業問題的創新解方

●替無明確定義的問題找辦法

●管理資料

資料來源:2016-03-26 經濟日報 編譯 謝汶均 綜合外電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6674/1588154

2016年物聯網的7大課題(2016/03/27)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指出,2015年已連網的裝置預估達250億個,到2020年預估達500億個,屆時90%民眾的汽車都將與網路連接。除了汽車市場將快速起飛之外,其他主要裝置的機會還包括手錶、電燈開關、揚聲器、醫療設備和氣候感測器等。

物聯網商機已被國際ICT大廠當作未來公司主要發展策略領域之一,MIC觀察2016年進入戰國初期的物聯網產業,在大量商業化之前,仍有諸多挑戰有待突破,例如更多裝置的連網,表示需要更多的頻譜;更多的資料蒐集,表示侵犯個人隱私的風險就提高,因此追蹤物聯網生態體系發展軌跡,未來至少有七大課題有待產官學界一起努力與突圍。

1.海量標準的課題

物聯網隨各種應用的傳輸速度、距離要求不同,因而衍生不同的感測、通訊技術,同時由於涉及不同產業領域,彼此間資訊格式不同,因此在資訊交換上也發展出許多技術與平台,目前物聯網上下游相關標準技術可能達上百種可謂百家爭鳴。

在物聯網資訊傳遞過程中,雲端伺服器扮演重要角色,在眾多回傳的資訊中,要能辨識並決定資訊傳遞至相對應的服務、拒絕不正確的資訊,因此雲端伺服器與閘道器也必須裝載各種標準協定,以擔任辨識資訊的角色,但從過往產業發展來看這似乎是不可能,尤其是物聯網的範疇之廣泛,因此各個垂直領域在戰國初期將擁有各主流標準平台。

2.短距離無線網路或行動網路的課題

在短距離無線方面,以免執照頻段無線技術而言,因為不須支付昂貴的執照費用,因此網路佈建成本較低,對於業者而言進入門檻較低、用戶可以有更多選擇,但缺點是免執照頻段必須忍受干擾,進而影響服務品質。而行動網路雖可以避免較多的干擾,但是成本較高,且必須透過電信業者提供服務,同時以目前3GPP在制定窄頻物聯網進程來看,至少需等待2016年3月R13版本推出。

3.長壽電力的課題

電力使用效率是物聯網裝置長期以來被關注的議題,物聯網裝置需要Always On,還是只要在相關設定被觸發之後才啟動,是影響電力消耗的主要因素,物聯網簡單而言,可以被定義為透過沒有插頭或倚靠電池提供電力的裝置,來收集與傳輸各種數據,並接收來自伺服器的指令,在此情況之下,電池壽命的長度是物聯網裝置運作的關鍵,即使是部分低工作週期(Duty Cycle)的裝置也需要較長的電池壽命,因為這些物聯網裝置可能布建在偏遠地方,若要經常更換電池是不可能的。

4.資訊隱私的課題

物聯網所帶來的商機還包括背後廣大的數據,連接的設備經常監視和跟蹤消費者的行為,以此來訂制和改善消費者體驗,如同Google利用使用者搜尋過的網頁資訊推播廣告一般,未來通路商可能可以依據個別用戶的家電使用數據進行精準行銷等。然而,用戶可能根本沒有被告知哪些數據將會被收集,又如何被使用,再者,裝置上所蒐集的資料誰可以擁有、不同組織或商業團體間互相交換這些資料是否合法等議題,皆未有明確法令規範。

5.駭客資安的課題

物聯網裝置連結了網路,協助業者或消費者取得事件或活動的樣貌,實為一把雙刃劍,因為通訊連接設備組成的網路必須具有互通性,相對也就產生更多的入口點,導致侵入裝置或網路變得越來越容易,駭客攻擊將更加頻繁、更加簡單,如部分學者探討目前許多物聯網技術使用的無線網狀網路(Wireless Mesh Network)拓樸架構,將會有更多安全性上的風險,因為無限網狀網路是分散式架構,這將使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不易,使用戶資訊暴露在隨時可能被竊取、盜用的環境中。

6.頻譜衝突的課題

對於物聯網的另一個障礙是,需求不斷增長的頻譜危機,除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行動寬頻應用推動數據流量急速增長,物聯網裝置的高速成長亦需要更多的頻譜提供連網,兩股力量帶動下頻譜資源更顯捉襟見肘。

例如利用免執照頻段的Wi-Fi和藍牙技術,為目前連接物聯網的主要驅動力,消費電子協會的報告指出,使用這些技術的設備在2011年至2016年間累計增長率達30%,造成免執照頻段日益擁擠。雖然通訊產業提出了頻譜共享的機制與技術,然法規配套措施現階段仍處於蹣跚學步,尚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備。

7.電波干擾的課題

愈來愈多的連網裝置透過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頻段或免執照頻段連網,這些頻段的好處是免費,只要終端設備符合主管機關的規範,就可以上路使用。但也正因如此,各裝置一窩蜂擠在相同的頻段上,造成彼此的干擾,甚至影響頻段既有使用者的權益,雙方在防範干擾議題上的爭議不斷。

物聯網透過大大小小的裝置、感測器等,將數以萬計的資訊回傳後進行分析並協助決策,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裝置連結上網,物聯網將會對個人、產業與社會等不同層面產生重要影響。

未來物聯網市場真正起飛還需面臨包含來自海量標準、短距離無線或行動網路選擇、長壽電力、資訊隱私、駭客資安、頻譜資源有限、物聯網電波干擾等七大課題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必須由政府營造適合創新的環境(如北市已推出的Lora物聯網場域),並透過電信法規、個資法之修正、創新領域採購法放寬等,讓民間能夠發展並應用物聯網技術以創造更多價值,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契機。(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

資料來源:2016年03月27日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張奇 (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27000090-260204

大數據納新政府發展方針,強化智慧醫療(2016/03/31)
新政府計畫推動具有前瞻視野的「未來產業」,將大數據(Big Data)技術發展涵括入政策之中。台灣社會因高齡化趨勢,醫療照護成為政府積極發展重點產業之一,透過ICT(資通訊科技)技術,大數據可結合於醫療應用。

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經理謝雨珊表示,2016年台灣醫療相關資料庫數位化將更普及,隨之衍生出新型態之商業模式,為下一波數位化醫療服務整合帶來契機。然台灣的醫療體系尚在數位化初步階段,新政府若要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必須從主導建構醫療資訊互通平台、合理開放醫療資訊著手。

謝雨珊指出,透過雲端大數據分析疾病,提供醫療參考應用,將成為未來智慧醫療新趨勢,然台灣醫療網路環境仍屬封閉,各院間之雲端平台整合成為醫界資訊整合的最大關鍵。此外,台灣實行健保多年,具優良的健康數據環境,在《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下,若適度開放健保資料庫、電子病歷交換系統,建立雲端平台,透過蒐集、整理並分析各醫療院所病歷,有機會協助醫師、研究單位擬定最佳治療對策,為台灣醫療業提供更好的發展。

歐美國家透過通訊技術採集院區病患資訊,逐步實現行動護理、遠端會診與行動查房等,並結合穿戴裝置生理監控和個人健康管理,在家庭遠端醫療平台,建立線上線下整合的家庭遠端醫療系統。此外,大數據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院內院外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疾病管理。美國為提升電子病歷採用率,近九成預算用於獎勵醫院及醫師採用電子病歷,可做病歷資訊交換分享,中國自2009年起計畫改革醫療體系,實現病歷數位化、建立區域型病歷網路等。台灣衛生福利部正積極推動醫療院所實施電子病歷互通,並規畫健康雲連結,透過發展雲端服務,增加醫療院所推動電子病歷之意願。

不論個人健康監測、家庭居家照護,甚至提供給醫院與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數據搜尋之相關服務,都牽涉龐大資料傳輸。大數據透過ICT技術結合傳統醫療器材與照護服務,將帶動龐大資料流量與儲存需求,如創新醫療應用系統PACS(Pictures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醫療自動化系統、醫療電子影像、電子病歷等。

大數據催生醫療創新應用服務,短期可針對預防醫療及用藥安全發展,透過高效率分析系統,提供民眾健康管理、了解醫療行為過程及免除同時多重用藥之潛在危險;長期可與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遠距醫療照護(Telemedicine)及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三大主軸結合。謝雨珊表示,大數據將成為下一波產業創新動能,政府應妥善運用大數據,從中改善醫療制度,並利用社區醫療體系,以家庭醫師作為核心,結合基層醫療院所和社區資源,達到建構優質醫療健康社會網路之目標。

資料來源:2016年03月31日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時報資訊)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331002289-260410

4大關鍵 用大數據收買消費者(2016/04/01)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與大數據(Big Data),近年來常不斷地在各種媒體出現,更為不少大企業與新創公司擁抱。而透過物聯網產出的大數據資料,如何能轉化到企業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收買更多的消費者、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還記得《魔球》(Moneyball)電影裡,比利比恩(布萊德彼特飾演),決定純粹以數據分析,做為甄選球員的衡量基準,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成為球場的常勝軍。2004年,波士頓紅襪隊更是採用了比利的方式,成功奪下世界大賽冠軍。雖然這是基於現實改編的電影,但已可初窺量化數據分析的價值。

而由於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未來產生數據資料來源與數量只會越來越龐大。如何有效觀察、蒐集、分析、與運用這些數據,其實正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致勝關鍵。

如同2014年被Google以32億美元買下的Nest Labs,其實在2010年成立時,做的只是一個家庭用的溫度控制器。但由於定位明確、使用直覺方便,又結合了重要的數據蒐集與判讀、使用者行為分析與學習,再連結到電力能源的使用與建議,便逐步形成了強大的商業模式與經濟規模。

要如何運用龐大快速多樣的數據,其實正是許多創業者與中小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筆者認為面對大數據,資源有限的創業者與中小企業主,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切入:

一、構建適切的商業問題

面對大數據不可能通吃,因此更需清楚地思考最想要解決的商業問題是什麼。先聚焦在最重要欲解決的問題,從而考量究竟應該蒐集哪些資料、如何蒐集、如何分析、如何轉化為可供決策依據的參考。記得,清楚欲解決的商業問題,才是大數據的焦點。(如同前文提到的Nest,一開始想要解決的問題只是:如何更輕鬆地控制家中的溫度。)

二、積極有意識地蒐集資料

數據並不是多多益善,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蒐集有用的資料。要蒐集與分析所有龐大資訊的成本極高、更易落入為蒐集而蒐集、為分析而分析的陷阱;因此必須基於已經構建的商業問題,積極地進行有意識地、經過選擇性的資料蒐集,以供未來有效分析之用。(如Nest,最核心的資料蒐集不過是環境溫度與開關時間,但結合其他的行為數據分析與推斷,就可產生龐大的效益。)

三、善用現有外部資源

除了構建內部的自有數據資料外,結合外部可取得的去識別化資料,再加上敏銳的觀察力、十足的好奇心、與豐富的想像力後,應更有機會找出洞見或商機。(Nest不也是結合電力使用狀況與電費浮動資訊,從而主動協助使用者預先調整室溫,讓使用者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更低廉的電費支出,也更離不開Nest。同時,也因而逐步找出與太陽能業者及電力公司間的異業結盟或新商業模式。)

四、假設求證、迭代演進

有別於傳統的資料分析,大數據更強調主動性與即時性分析。因此建議要能運用已經蒐集分析的部分,不斷地做出假設/假說,再不斷地求證/驗證。數據不會說話,會說話的是人,要能對各種的分析推論隨時保持存疑,如此才能不斷精進解讀與判斷數據資料的能力。正如精實創業或敏捷開發的精神,透過持續不斷地提問、假設、與驗證,不斷的迭代演進每一代更適合的版本。(除了在硬體的演進,Nest也是透過內建的學習功能與雲端的大數據整合,不斷地預測與調整運作模式;也讓公司得以持續迅速成長。)

在物聯網蓬勃發展的潮流中,別忘了硬體是交換價值的載具,而最終驅動整體價值的,則是懂得運用其中數據奧妙的服務。在追求高度客製化、強調獨特顧客體驗的趨勢中,若可結合大數據的分析,也會更有助於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虛實整合服務,進而形成與顧客間的良好供需循環。

資料來源: 2016年04月01日 楊宗憲(本文作者為中小企總創輔中心創業計畫顧問)(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01000345-260204

正視物聯網發展的挑戰(2016/04/04)
準閣揆林全表示,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4.0是台灣經濟發展重要方向,過去幾次工業革命都由西方國家領頭,但智慧化相關產業,台灣處在比較有利的條件,可以形成歷史上的機會。他也期望智慧城市的建設與未來物聯網的發展,短期內可看到成果。他有信心,未來會有好的成果和明顯的進步。

基本上,要發展智慧城市及工業4.0,物聯網是基礎,也是關鍵核心。若物聯網的建設在台灣無法有效開展,智慧城市及工業4.0要看到成效,恐怕是緣木求魚,但物聯網要在各個應用領域開花結果,仍有許多挑戰需要產官學研合力才能突破。這包括以下幾方面:

其一是標準的問題。隨著各類應用傳輸速度、距離要求的不同,物聯網衍生不同的感測、通訊技術,也由於涉及不同產業領域,彼此間資訊格式不同,因此在資訊交換上也發展出許多技術與平台,目前物聯網上下游相關標準技術可謂百家爭鳴,台灣要自建、還是參與?參與的話,要如何選擇靠哪一邊?都是未來規劃及建設上需要思考的課題。

其二是頻譜衝突與電波干擾的問題。物聯網的另一個挑戰是需求不斷增長的頻譜危機。除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之行動寬頻應用形成的數據流量急速增長外,物聯網各類裝置的高速成長亦需要更多的頻譜提供連網,讓頻譜資源更顯捉襟見肘。雖然業界提出了頻譜共享的機制與技術,將政府專用頻段或免執照頻段提供商業用途共享,但法規配套措施現階段仍未完備;而愈來愈多的連網裝置透過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頻段或免執照頻段連網,這些頻段的好處是免費,只要終端設備符合主管機關的規範,就可以上路使用。但也正因此,各裝置一窩蜂擠在相同的頻段上,造成彼此的干擾,甚至影響頻段既有使用者的權益,引來雙方在防範干擾議題上的爭議不斷。

其三是隱私及資安的問題。物聯網連接的設備經常監視和跟蹤消費者的行為,以此來調整和改善消費者體驗,如Google利用使用者搜尋過的網頁資訊推播廣告一般。然而,用戶可能根本沒有被告知那些數據將會被收集,又如何被使用,再者,裝置上所蒐集的資料誰可以擁有,而不同組織或商業團體間互相交換這些資料是否合法等議題,皆未有明確的法令規範。

而物聯網裝置連結上網路,協助業者或消費者取得事件或活動的樣貌,但因為通訊連接設備組成的網路必須具互通性,相對也就產生更多的入口點,導致侵入裝置或網路變得愈來愈容易,駭客攻擊將更加頻繁,也更加簡單。這將使得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不易,讓用戶資訊暴露在隨時可能被竊取盜用的環境中。

最後是永續營運模式的問題。目前大部分智慧城市的應用服務,從建置到維運,幾乎大都由政府買單,而隨著愈來愈多服務的投入,維運的預算愈來愈高,甚至排擠到其他公共建設的預算,因此如何形成可自給自足的永續商業模式,這是政府一開始在規劃建置相關應用服務時就應考慮到的課題。

此外,有關單位也應提供更多有創新價值的場域試煉,讓廠商有機會透過場域試煉孵化具全球市場導向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藉此協調跨部會的能量與資源,協助處理法規、制度等窒礙難行之處。

總體而言,物聯網絕對是未來產業轉型及社會發展重要的議題,但面對包括標準、法規、技術及營運模式的問題及挑戰,需要仰賴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合作,由政府建構創新的基礎環境,並透過電信法規、個資法修正、創新領域採購法的放寬等,讓民間能夠應用物聯網技術以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服務,才能有效促成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資料來源: 2016-04-04 經濟日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607038

物聯網走入家庭 生活更便利(2016/04/09)
物聯網時代來臨,不僅影響個人,也大幅改變家庭生活。不論是智慧社區、居家照護、防災防盜、智能家電,在雲端系統運作下,都讓使用者的生活便利性更上一層樓,並帶起龐大商機。

智慧雲管家是台灣最大的社區O2O(Online to Offline)平台,該公司總經理萬秉恆表示,他自行研發的「社區雲管家APP」全力發展「物聯網+」服務,是台灣O2O最佳的營運示範。透過「智慧社區」的概念,成功做為串連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的最佳橋樑,提供線上系統服務和線下現場服務,APP內提供超過20項社區生活服務、10項專利功能。

O2O社區平台 APP線上繳管理費

舉例來說,處方宅配功能提供住戶拍照上傳處方籤即送藥到府的服務;專利郵件推播通知簽收裝置系統,大幅簡化郵件收發程序;另以Koisk電子佈告欄系統取代傳統紙本公告,以APP線上繳交管理費取代傳統現金繳納,有效讓社區管理事務無紙化,真正實現「智慧E化社區」。截至去年底,全台已有1500個社區、約25萬戶、近100萬人使用「社區雲管家APP」,規模經濟可觀。

萬秉恆還說,智慧雲管家計劃結合國際大廠的資源,未來會陸續將安全監控、遠端照護等服務導入社區,提升社區硬體環境建設,成為智慧居家的最佳推手。希望在住戶信任且滿意的前提下,用創新的B2F(Business to Family)商業模式為基礎,將相關產業導入社區,滿足便利生活需求,拓展業者的商機。
中保整合雲端服務 滿足家庭剛性需求

去年加入物聯網應用加值服務行列的中興保全,旗下「中保無限+」透過整合智慧家電,將防盜、智慧家居、照護服務、防災及節能引進家用市場。中興保全總經理朱漢光分析,無線傳輸服務是物聯網順利推動的關鍵,例如利用卡片、手機、指紋都能通行的電子鎖系統,帶給日常生活更多便利。
朱漢光說明,「中保無限+」除了基本的24小時防盜保護監控系統,還有包括瓦斯、火災偵測、颱風豪雨警告的防災功能。針對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照護服務,設有量測設備與醫院連線,只要超過警戒值就會通知家人,並啟動緊急救援。對於家中高耗能的家電如電暖爐、冷暖氣機,「中保無限+」設有節能偵測裝置,避免電線走火或發生跳電,超過負載量即自動斷電,藉由溫濕度自動偵測,還能控制冷暖氣機開關。

業者看見商機 推出智能家電管家

國內3C通路同樣看好物聯網商機,全國電子與廣達電腦、聯強國際、台灣微軟、美商英特爾合作研發「EQL智能小管家」,可透過智慧型手機遠端遙控冷暖空調機、空氣清淨機、電風扇、血壓計,運用偵測、排程、回饋、紅外線等機制,舊家電裝置配對後就成了智慧家電。

建商方面,遠雄是最早投入物聯網智慧社區概念的先驅。中和左岸榮獲LLG智慧生活聯盟全球唯一「創新卓越城市」的國際認證,將12項數位智慧科技導入居家;與中華電信合作的智慧家庭系統也是特點,住戶能使用多項數位科技。

資料來源: 2016-04-09 記者馮牧群/專題報導 自由時報

醫藥生技產業的物聯網時代(2016/04/12)
據估計,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在醫藥生技產業的應用在下個十年間將達到一千億美金以上的規模,舉目所及從雲端病例、電子藥櫃、生物感測器、穿戴裝置、智慧型電器和移動式檢驗儀器、奈米晶片、到智慧醫材庫存管理,只要有聯網或收發資訊的功能就足以成為智慧健康物聯網中的一環。

而在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永續發展價值導向((value-based sustainable delivery)漸漸取代銷售導向的同時,結合醫藥生技產業與數據新興產業的health-tech app也找到更貼近使用者的著力點,血糖機結合個人血液數據庫和生活習慣數據分析,抗組織胺有季節性過敏提醒,穿戴式裝置有使用者健康資訊,進行臨床試驗可以用app輔助追蹤監測和提升收案品質,服藥提醒鬧鐘加上雲端健康諮詢和相鄰醫療院所推薦,這些都是1+1>2的跨領域應用。

消費者與生產者各取所需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結合健康和科技的程式上架,平均壽命延長和醫療投資增加的不成比例不但沒有減少供給與需求的規模,成指數型增加的新程式也良莠不齊而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健康未爆彈,誇大不實或宣稱醫療效果(多少因為遊走醫療與非醫療間的灰色地帶和相關法規不全或模擬兩可),對健康影響較大的(比如血壓數據不準確)儼然幫上了倒忙,影響較小或無實質用處的(比如用手機螢幕的光能改善粉刺面皰狀況)也沒有因為罰款下架而有減少的趨勢。因此雖然絕大多數新興健康程式都帶來一番省時省力的助益,在不絕於眼的趕搭雲端數據的風潮裡,使用者還是要用雪亮的眼睛,低頭前三思而後滑(手機)。

我們可以想像在不久的未來,物聯網在醫療生技產業的應用會更臻成熟。實體與虛體的界線將越來越模糊,一個人的健康數據電子化之後,存在的定義不再只介於形體有無,共享的概念也因為個資隱私和法律規範而出現各種程度的差異,相容性形容的除了血型還多了各式機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再遠都彷彿觸手可及的同時,作為代表一個人的數據資料在少了情感影響下化為沒有溫度的數值與線條,人們會漸漸像蜘蛛那樣依賴與掌握每條絲的震動於手掌心,只需要確保蜘蛛絲不會失去聯繫的功能就能安然自處於室而「不出門也能參與天下事」。希望到了人類的一生可以同步復刻在雲端的時候,大部分人仍然記得沒有戴心跳帶時,用指尖也可以數數脈搏。


資料來源:趙筠之 2016年04月12日 05:50 *作者台大藥學系畢,在外商藥廠的醫藥事務、行銷、業務三部門累積數年資歷後,於巴黎HEC Paris取得MBA學位。

大數據時代 跨界育才不能拖(2016/04/24)
Big Data(海量資料、巨量資料或大數據)一詞已提出多年,至今一直持續延燒,硬體如資料儲存設備等發展已臻成熟,但在軟體「人」的部分,Big Data資料分析專家未就定位,主因專家需要針對顧客需求來建構資料型態、運算模型及預估方法,須具備相當多跨領域專才,包括統計、資管/資工和專業知識等專長。

目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將這些專長項目分別歸納在許多不同的院(系)所,隨著Big Data發展如火如荼,在教育上方面應該以「跨領域整合」為方向,才能跟上Big Data商機的腳步。

2013年德國工業4.0興起,更加強Big Data重視程度,進而延生出高科技製造的生產力4.0、零售4.0、金融4.0及農業4.0等,其共通點全落在「智慧」上。不過,智慧的基礎建立在事務「學習」及「記憶」,有了基礎才有辦法做到進階應用。

Big Data應用擴及到三個重要項目,包括雲端、數據分析及機器人,這三個名詞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照人體結構,雲端就是大腦的儲存裝置,數據分析就是利用儲存的資料來做邏輯判斷或思考,進而根據結果來下達指令;機器人則是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器官與接受器官,若缺少其中一樣,Big Data僅是專有名詞。

現今科技中,雲端及機器人科技已相當成熟,惟獨數據分析牽涉範圍相當廣泛且複雜,必須依照不同需求來決定分析方式及步驟,此分析可稱為「客製化分析」或「精準行銷分析」。

客製化分析是Big Data最主要的應用範疇,藉由客製化分析,以瞭解客戶的位置及需求,再以個別的行銷手法吸引客戶購買。社群網站Facebook運用每個人發文的語意,來辨識發文者的情緒狀態,並且投以相對映的商品廣告,以達到精準行銷。

藉由網際網路與通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發展,致使顧客有需求商品或服務時,其訊息來源將由傳統實體工商名錄、報章雜誌、廣告宣傳紙條、電視或廣播等方法,轉而以網路為主,則行銷手法亦隨之改變,包括App、網站連結、電子郵件信箱、關鍵字廣告及搜尋引擎等。

其主要目標以連結顧客需求,與讓顧客瞭解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除顧客主動搜尋所需商品外,店家更應持續服務顧客群,且透過客戶以往需求,以推測未來的消費模式及開發潛在客戶群。

Big Data應用的實際案例相當多,例如Google人工智慧AlphaGo 以4:1戰勝南韓棋王李世,AlphaGo透過進化的演算法、大量的棋盤大數據及自主對戰模擬這三項以戰勝南韓棋王。

Google翻譯系統收集大量文字語料庫,透過平行運算來獲得合理的翻譯結果,其準確度隨者資料庫的龐大而更為精確,目前已經拓展至近100種語言翻譯。而網路書店亞馬遜記錄購物者的瀏覽項目及時間,判斷使用者是否會購買書籍,甚至推薦相關書籍以增加營業額成長。

國內也有很多應用,例如商發院與美商Google GIS共同開發「國際化決策支援工具」,透過大數據分析,掌握市場變化及客戶來源。並透過商發院服務業國際化知識能量銀行的「區位選擇決策支援系統」(SIIS-GIS),協助業者進行商圈區位選擇評估、深入到商圈內消費者的型態,有效且快速選對新的拓展點。

整體來看,Big Data應用首先要有資料儲存設備,包括雲端或local的儲存裝置、自動化裝置、感測裝置及行動支付裝置等,目前發展已趨近成熟階段。

而最困難的部分是資料分析專家,因其須具備很多跨領域專長,包括機電設計及系統整合、雲端統計分析及資料管理分析、程式編碼技能、社群行為分析、行銷模式分析等,但台灣教育將這些專長分別歸在理工學院及管理學院,未來需要進行整合。根據今年1111人力銀行觀察,未來人力需求最大缺口以大數據人才為首,因此教育體系的培養,將是Big Data世代不可或缺的一環。

Big Data應用

•雲端+數據分析+機器人

•雲端→大腦儲存裝置

•數據分析→利用資料做邏輯判斷或思考,進而下達指令

•機器人→身體的運動器官與接受器官

資料來源: 2016-04-24 經濟日報 彭俊能(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1649684

◎物聯網時代 消費模式大翻轉(2016/05/13)
物聯網時代來臨,也改變許多人的消費習慣和工作模式!現在就有餐廳推出「隱形服務生」,只要靠一個智慧小方塊,顧客想要倒茶、或點餐,都不用招手,服務生就會提供桌邊服務。還有,智慧超商、智慧賣場也陸續出現,不一樣的消費、一起來體驗。
你一定很好奇,這明明看起來就是一家沒啥兩樣的便利商店。但這裡是全台灣第一家,透過物聯網技術升級的智慧便利超商!到底聰明在哪裡?研華智能業務經理張緒承,透過小遊戲,拋開傳統的紙本cupon,QR CODE輕輕一掃,就能把優惠傳送到你的手機上!更難搞定客人的大賣場,同樣也悄悄升級!賣場結帳最怕大排長龍,但透過機器助手在排隊時的掃描,不需要結帳時再度把購物籃裡的東西拿進拿出,只要客人把條碼卡交給櫃檯。輕輕一掃就能確定商品明細直接結帳!智慧賣場同樣也替店員們,省了不少力!
物聯網翻轉了購物模式,同樣也改變了用餐的服務方式!隱身在胡椒鹽罐旁,小小不起眼的方塊。就是讓餐廳服務升級加入物聯網時代的重要主角;物聯網時代來臨,節和科技和網路的智慧生活、已經從未來式演變為進行式,根據市場統計,物聯網的配件成本逐年下降,來自全球的需求量、也跟著逐年擴大,光以零售業來看,到2025年,物聯網熱潮創造的商機、就上看4100億美元。產業創新,也大大翻轉你我的生活、帶來全然不同的服務體驗、創造雙贏!

資料來源: 2016/05/14 吳御曄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華視新聞

◎物聯網大爆發 處處智慧商機(2016/05/27)
20年前,沒有電腦你就是原始人;過去十年,沒有手機你就不是現代人,科技持續創新,當前殺手級科技產品首推物聯網:一個感應器、一片微處理器,連接到電腦、電視、冰箱、醫院、工廠…物物相連,就能遠端遙控你家、看醫生和管理生產線,上回你沒有趕上科技盛會、錯過啃「蘋果」的甜蜜時點,沒關係,物聯網的大爆發年代,這次你絕對要跟緊、跟對…

科技來自人性,但任何科技創新,不僅顛覆人們的生活,更是財富再造。從電腦、手機、網路到平板電腦,什麼科技讓華爾街分析師驚豔、消費者秒殺?未來不再是單一產品的獨演(one-man show),而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物件能夠透過感應器上網、透過微處理器相連結,再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讓物件能點對點互動、智慧化,提供人類全新的服務。

殺手級科技 每年創造3.9-11兆美元經濟產值

美商思科(Cisco)估計2020年前,全世界有500億個物件會連結上網,麥肯錫研究顯示,2025年物聯網相關應用的產值,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每年將可達3.9到11.1兆美元,舉凡物聯網科技技術,到產業和生活層面的運用─從個人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智慧製造、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農業到智慧城市,物聯網不僅成為兵家必爭的競技場,更成為企業開彊闢土新利器。

復華投信表示,物聯網趨勢全面興起,並滲透運用到各產業和生活層面。在厚實製造力上,復華投信表示,美國、德國和中國更視物聯網為產業升級、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物聯網建構出一個新型智慧工業世界,能透過分析各種大數據,生產朝滿足客戶需求導向,並可運用電腦預測(例如天氣預測、公共運輸、市場調查資料等等)精準生產,降低成本、減少浪費(供應端優化)。

至於消費端的應用,未來奔波於回家路上的你,可以輕鬆用手機啟動家裡的冷氣、檢視家中冰箱的食物庫存,你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健忘,瓦斯忘了關,以上通通可以透過手機遠端遙控,生活有了物聯網就更smart(智慧)、便利,人不必再為物役。

新興企業竄紅 產業龍頭敗部復活

復華投信分析,物聯網的興起是水到渠成,尤其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每18-24個月,微處理器的速度就增加一倍,或成本下降一半)以來,經過50年的指數函數成本下降,半導體製程的感應器、通訊、資料儲存及運算,無所不在,成本約為原來的40億分之一,物聯網技術成熟和成本大幅降低,創造網路互動、知識搜尋免費的環境。

物聯網從晶片、感應器、連接器等硬體設備發展,結合網際網路、雲端運算、人工智慧三大展基礎,延伸出平台服務、軟體服務,新商業模式在各行各業大爆發,例如市值5,000億美元的搜尋引擎巨擘Google的Alphabet公司運用人工智慧發展汽車自動駕駛,網路交通公司優步(Uber)則是一家不必擁有車隊和司機就在出租汽車業異軍突起,成立七年市值已達500億美元。

物聯網更讓不少產業龍頭如吞大補丸,續創企業新高峰,例如UPS透過RFID包裹追蹤技術,每年運送62億件包裹,並利用ORION系統來為車隊找出最佳路線,1年可節省1,000萬加侖的汽油,帶動整體營運及獲利成長;微軟更因其AZURE的雲端計算平台與服務,市值從PC時代最低1,900億美元敗部復活,如今市值已擴增到4,0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物聯網不僅在工業生產「智慧化」,對金融業和各項商業服務也將帶來革命,復華投信指出,星巴克運用物聯網做精準行銷,醫療產業運用物聯網可做遠距醫療,彌補鄉村醫療資源不足。可預見未來十到廿年,物聯網將為個人或全球產業和經濟帶來創新加值,目前也正是投資人趁早布局物聯網科技投資的關鍵時候。

資料來源: 2016-05-27 今日新聞
http://www.nownews.com/n/2016/05/27/2113921

◎開啟產業新視界,秒懂物聯網商機(2016/05/30)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時代來了!人類的科技已從「電腦」、「手機」上網進步到「任何東西」都能連上網路!在如此爆炸性的發展下,物聯網除將徹底改變你我的生活、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更是一場財富重分配的戰役』∼

資料來源: 2016-05-30 聯合線上 文字:復華投信
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7490/1728050



開啟醫療物聯網新時代(2016/06/09)
生命無價,投資健康被認為是對人類最好的投資;健康醫療產業這行市場需求龐大,發展潛力無窮,向來也被視為是不會衰落的朝陽產業。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系統話題近來已在全球掀起一股浪潮,也是科技業界全力投入發展的項目。適值五二○後新政府提出五大創新產業之一即是物聯網,而國內醫療物聯網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若政府能開放管理政策將有助於開啟物聯網醫療時代,也可趁勢打造人工智慧基礎資源與創新平台,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以及標準化醫療體系。

 有業者指出,醫療物聯網可協助改善目前醫療供給過度集中於醫學中心問題,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動健康大數據應用,重構物聯網醫療時代健康生態圈,健康醫療的生態建設,可以提供包括在線健康醫療信息咨詢(圖文、電話、語音、視頻)、醫療服務(預約掛號、慢病管理、健康體檢、基因檢測)、健康商城(OTC藥品、醫療器械、健康商品),以及保險合作(支付、控費)四大類服務,最終形成海量入口、數據處理與服務平台的健康生物產業經濟格局。

 基於此,政府是應思考戰略升級,領銜物聯網醫療作為健康醫療服務的平台及入口,通過重構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從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品質,發展出以醫生及醫療資源為核心,利用移動互聯網平台從預防保健、導醫初診、預約掛號等診前服務,到複診隨訪、康復指導、慢病管理及用藥提醒等診後服務,進而可以發展出面向亞健康及疾患人群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若從消費層面看,人口老齡化加速、疾病譜改變、國民健康意識和消費能力提升,促使市場釋放出更多層次的需求;從政府層面看,破除以藥養醫、推進醫療改革、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從企業層面看,一些龍頭企業通過戰略轉型、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併購整合,在行業資源總體較為分散的情況下,可以加速行業發展整合社會資源新的模式,整合醫生團隊、專科診所、綜合性醫療機構、檢測中心等在內的醫療資源網絡。

 另,也可著力打通藥物及醫療器材流通環節,形成藥網平台,線下接入輔助醫藥器械、健康管理及護理等領域的垂直合作夥伴,提供長照服務及輔具高品質產業鏈,深度滿足用戶的健康醫療需求。同時,也可致力於整合用戶個人健康情況、行為習慣等個性化數據,形成了規模化的信息網,提供醫療物聯網用戶比傳統醫院就診更為優質的醫療體驗與健康管理,發展出通過快速線上咨詢提供正確訊息、建構個人化健康計劃建議、一站式全滿足健康商城服務、建構資訊化健康社區,進而可望實現線上醫網、藥網、信息網三網合一新的運作模式。

 具體來說,以線上健康管理服務聯動線下實體醫院的方式,從數據共享及慢病管理切入,幫助各醫療機構打造專屬健康雲,幫助民眾電子健康檔案管理以及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會診與醫療協同等流程的優化,為各地方貫徹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供信息化、數據化平台與技術支持。從醫院就診環節培養用戶使用智慧醫療的習慣並積累醫療數據,促進醫療行為數字化,成為國內分級診療的入口及應用,通過線上平台快速覆蓋基層醫療與轉診服務用戶,並利用自身強大的互聯網運營能力,提升醫護工作效率。而視頻咨詢的上線,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參與分級診療的重要價值,由圖文及語音上線視頻咨詢功能,開啟在線咨詢新模式,通過視頻與用戶實際交流,提供病情分析、管理及安全用藥建議,用戶可以根據健康雲了解使用藥品資訊,並且享受藥師送藥上門的後續服務。

資料來源:2016-06-09 新生報社論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3713025

攻物聯網商機 智能產品搶鏡(2016/06/09)
物聯網時代將帶來更便利的生活,應用也不再以家電為主。向來是歐洲消費性電子產品風向球的IFA展9月即將展開,今年的家電產品有很大變化,前幾年均以智慧電視、智能家電為主軸,今年則轉向物聯網的健康器材為主,物聯網概念將更廣泛應用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GfK消費電子全球總監Jurgen Boyny表示,亞洲中產階級2009人口占比28%,到2010年上升至54%,至2030年將達60%,也是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今後智慧家庭由互聯、互通到整合性,用於休閒、消費、生活及醫療等領域 ,全面搶攻中產階級商機。

「許多健康醫療器材也進入物聯網時代,血壓計的量測結果可以與醫療院所互聯,並傳送至智慧手機,互聯網的特色,也會全面應用到智慧家電領域。」Jurgen Boyny說。

前兩年,全球知名家電及健康器材品牌飛利浦,在IFA展前記者會均以智慧電視為展出主力,今年搖身一變改以物聯網的健康照護器材為介紹重點,大大改變物聯網應用以家電為主的印象。

飛利浦展出新銳的健康器材用品,強調內建App,可以將資料上傳手機。飛利浦表示,到了2020年,全球在健康照護的支出非常可觀,以美國為例,將占GDP的17%,日本及英國約在9%至10%,因此,健康照護相關產品的開發,成為飛利浦營運發展的重要策略。

物聯網家電在這一、二年愈來愈流行,冷氣、冰箱、洗衣機、微波爐、蒸爐、DC風扇,均可以透過物聯網來串連,使用介面更為方便,應用愈來愈廣泛,已蔚為風氣。

物聯網家電又稱智能家電,已成為全球家電的一股風潮,4G時代則帶動更為快速、便捷的物聯網環境。三星、LG、Miele、Panasonic、Sharp等韓、歐及日系家電大廠,紛紛搶進,台系東元、聲寶、大同也不落人後,推出多項物聯網家電,搶攻新業績。

物聯網家電在2016年的現在不再是新潮話題,物聯網健康照護器材成為焦點。為9月柏林IFA參展常客的亞弘電表示,今年營運動向將專攻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包括額溫計、血壓計朝向藍芽、無線發展,可與手持裝置連結的物聯網健康器材,成為開拓營運的新動能。

因應客戶今後三至五年的產品需求,總部位於台南的亞弘電,規劃將血壓計擴增至心電圖的產品發展,物聯網讓心電圖可以跟許多行動載具結合,將成為個人保健產品的新銳,這項商機正在萌芽。

資料來源:2016-06-09 經濟日報 張義宮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751090

◎O2O行銷再進化 跨界合作 搶攻滑世代(2016/06/18)
近年來O2O(線上對線下,Online to Offline)讓許多產業運用在商業和行銷模式上,購物網站也不例外。例如,momo購物網透過虛擬網購平台,結合與線下文創電影發展電影視覺授權、電影限量周邊商品;另外,17Life打造「熟客卡」,連結消費者與商家;LINE禮品小舖則與誠品生活旗下expo合作,縮短送禮距離。
momo購物網今年首度與改編自知名作家藤井樹的青春校園電影、預計於今年7月14日上映的《六弄咖啡館》合作,透過虛擬線上的網購平台(Online)結合線下的文創電影(Offline),發展出電影視覺授權、電影限量周邊商品等多元行銷模式,希望吸引消費者並促銷購買,同時也在購物網站上為該電影宣傳,進一步將網購族群導引至電影院觀賞電影。

此外,momo購物網提到,針對該電影的目標觀眾群,網站也規劃專屬的優惠活動,透過該電影數十場的校園座談會、實體活動發送「momo購物網X六弄咖啡館」品牌聯名貼紙,觀眾只要掃描「momo購物網X六弄咖啡館」聯名貼紙上的QR Code,就可以連結至momo購物網,參加「六弄大輪盤」遊戲,消費者有機會抽中六弄咖啡館電影票、威秀電影票,以及最大獎東京雙人遊等上萬個禮物。

國內電商平台17Life也打造O2O虛實相滲透的電商生態。17Life日前首創與兩大速食業者肯德基、必勝客結盟,攜手打造數位會員卡,消費者只要下載17Life App,就可獲得吃、喝、玩、樂等上千家商店的數位會員卡和專屬會員優惠。

17Life看好數位會員卡的便利性,自去年起推出「熟客卡」系統,建置「熟客一起來」專區,參與熟客卡機制的店家可透過核銷的管理系統,記錄並掌握消費者的消費脈絡,進而提供客製化的行銷方案,截至今年4月為止,已吸引上千商家進駐,發送超過百萬張的熟客卡,商家進駐數字每月更以兩位數增加,平均每月能帶動店家業績成長近兩成。

17Life App用戶只要在「熟客一起來」專區,領取欲前往消費店家的熟客卡,結帳時只需要顯示該店家數位會員卡上的條碼,就能讀取會員卡資料,同步享有該店家會員專屬優惠。

看好滑世代興起及購物習慣的改變,誠品生活旗下文創平台expo去年底也與LINE禮品小舖跨界合作,成為首家跨入LINE禮品小舖的文創品牌。expo精選台灣設計好禮於LINE禮品小舖上架,包括DIY手作及熱賣商品,消費者透過手機線上選購電子禮券,可送給親朋好友,讓他們拿到手機購物條碼,就能到expo部分實體據點領取禮物,整合實體和虛擬,縮短消費者購買的距離。

momo購物網結合電影行銷手法

核心:打造O2O,結合電影行銷

手法:網購平台結合電影,發展出電影視覺授權、電影限量周邊商品等多元行銷模式,吸引消費者購買,同時也在購物網站上為電影宣傳

期望效果: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更進一步推展優秀國片的軟實力

資料來源:2016-06-18 經濟日報 記者/何秀玲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6674/1769427

◎物聯網5G崛起 掀科技革命(2016/06/22)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總裁艾伯利(Derek Aberle)20日表示,產業下一個革命在物聯網和第五代行動通訊(5G),涵蓋智慧城市、汽車、工業、醫療等應用,將影響未來科技業十年。
他特別提到,台灣新政府政策和高通發展路線相近(都看好物聯網和5G),高通也看到機會,將會加強投入台灣市場。

由於物聯網需要強大的資料中心,將帶動伺服器需求,高通也投入伺服器領域,與霸主英特爾競爭。艾伯利指出,英特爾的技術雖比台積電領先,但兩強差距正在縮小中,有利於安謀(ARM)陣營的晶片廠發展伺服器產品。

對於手機產業近期市況,艾伯利看好,在大陸品牌廠中高階智慧手機陸續出貨帶動下,手機晶片出貨動能將變好。相較於聯發科先前預期下半年市況最多與上半年持平,高通的看法相對樂觀。

手機晶片供應鏈透露,高通近期搶下今年成長快速的大陸品牌OPPO新款手機R9s訂單,8月可望開始出貨,是該公司業績轉強的主要動能。

高通在20日邀請台灣媒體前往參訪美國聖地牙哥總部,以介紹物聯網、5G和專利等業務為主軸,淡化手機晶片的比重和角色。艾伯利親自接受媒體提問,介紹高通未來布局重點。

艾伯利說,高通過去幾年在手機領域投入甚多,手機市場過去五年確實經歷很大成長;未來幾年,會進入物聯網時代,包括智慧城市、工業、醫療、汽車等應用。

艾伯利認為,未來十年,產業將會發生變革,像是汽車成為萬物互聯的一部分,還有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機器學習等,高通在這些領域創新,甚至是產業第一個推出擴增實境應用的公司。

艾伯利強調,物聯網範圍很大,智慧城市只是其中之一,高通在無人機、機器人、醫療等領域同樣有非常多創新。

資料來源:2016-06-22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謝佳雯/聖地牙哥20日電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1777884

分享 字級設定:
TOP